来源: 发布时间:Tue May 19 00:00:00 CST 2015 点击:2096次
如何引导农村贫困家庭子女走进技师学院学一技之长并促进他们稳定就业,实现一人就业,一家脱贫,江西技师学院与江西余干县政府通力合作,实施以学技术、促就业、帮脱贫为宗旨的“飞翔工程”,开创了一条新路。
从“蓝领摇篮”走出的“小白领”
余干县王珊珊全家5口人的生活来源全靠父亲和哥哥在外的务工收入。3年前姐妹俩同时参加高考,姐姐如愿考上了井冈山大学。而王珊珊的分数却只上了三本线。当她了解到余干县政府和江西技师学院共同举办的“飞翔工程”既可以免费学技能,每月还有250元的生活费补助时,果断报了名。
作为第三期的 “飞翔” 学子,王珊珊怀揣着梦想成为江西技师学院2011级电子商务班的一员。两年的时光,她认真学习电子商务相关专业课程,还积极参加了第二课堂的英语协会,凭借出色表现连任两届协会会长,并顺利通过了全国公共英语三级考试。
前年,在学校的招聘会上,王珊珊应聘了浙江义乌某饰品公司的外贸业务岗位。这里要求英语必须过四级水平,王珊珊凭借过硬的专业和英语水平,最终被破格录取。现在王珊珊月薪已经达到5000多元,工作一年半,就给家里寄回两万元钱,让这个贫困的家看到了脱贫的希望。
“我要飞得更高!”
“我知道我要的那种幸福,就在那片更高的天空 , 我要飞得更高!飞得更高!……”每当唱起《飞得更高》这首歌时,姜宇星和姜俊星这对双胞胎兄弟心中总是充满感激。
兄弟俩出生在余干县杨埠乡岑上村,父母长期在外务工,靠打工的微薄收入供他们上学。2011年, 兄弟俩加入了“飞翔工程”。
入学军训拉开了姜宇星和姜俊星校园生活的序幕。一番磨练之后,总结表彰会上哥哥姜宇星获得了优秀标兵的称号。莫大的成就感让他们更积极地投身学校组织的一系列活动:学生会干部,宣传委员,轮滑社、话剧社骨干……哥俩成了他们所在的11级电气自动化班的活跃分子。 在2013年度学院技能竞赛节电子线路绘制比赛项目中,哥俩双双获奖。弟弟姜俊星夺得一等奖,哥哥姜宇星则获得三等奖。
2013年9月,在学院的推荐下,兄弟俩被宁波均胜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工程部录用, 包吃包住, 月薪3800元左右。哥俩感叹道: 在学院学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模块,到实际工作中大有用武之地,比起那些没有学过的同事在岗位技能上明显有优势。短暂的工作经历令他们深感“技能比学历更重要”。
太多的余干贫困家庭因为“飞翔工程”摆脱了贫困状况,太多的余干学子与王珊珊、姜宇星兄弟一样,借助“飞翔工程”圆了他们的就业梦。
“飞翔工程”开创办学就业新路
余干县曾是国家级贫困县。当地有48万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其中外出务工人员达30多万人,但经培训有一技之长的不足30%, 每年还有6000多名未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他们大多因家庭贫困而辍学,无法实现技能就业和稳定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培训是就业之基。2009年,余干县人社局和就业局工作人员从强本固基入手,为帮助贫困家庭子女提高就业技能,使他们能够高质量地稳定就业, 经多次协商,最终与江西技师学院达成合作协议:共同实施以学技术、促就业、帮脱贫为宗旨的技术脱贫民生工程———“飞翔工程”。余干县就业局每年组织500名贫困家庭子女免费入读江西技师学院,学院提供3年的免费技工教育,毕业后无偿安排就业。同时,余干县委县政府通过各种渠道筹措资金给予在校学员每月250元生活费。
这项工程整合了政府、社会、学校财力物力,充分体现了政府引导、社会资助、技校培训的原则,承载着县委县政府帮助老百姓脱贫致富的美好愿望,和众多贫困家庭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憧憬, 故被冠名为 “飞翔工程”。
近年来,学院收到贫困家庭送来的一面面锦旗,称赞这一工程“授一技之长立创业之本”。曾有位名叫张科元的学生在给县委县政府的感谢信中写道: “中考落榜时, 我感到生活、前途一片迷茫。家境贫寒,我美好的梦想顿时破灭。当 ‘飞翔工程’的录取通知书拿到手时,我激动地流下了眼泪,是‘飞翔工程’给了我重新生活的希望!”
“飞翔工程”实施6年来,江西技师学院共投入资金500余万元,培养了2000多名青年技工。通过学技术、促就业、帮脱贫, “飞翔”学子接受到正规的职业教育培训,走上了就业岗位,同时实现了一人培训终身受益、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