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全国人才市场回眸
学历热降温 能力重于学历
    
    2003年,高烧不退的学历热开始有了降温的迹象,“能力重于学历”逐渐得到更多企业的认同,企业不再轻信各种各样的文凭、证书,更重视求职者的能力和素质是否是岗位所需,通过初选、面试、笔试、测评等层层选拔、淘汰。从个人方面,盲目追求学历之风减弱,MBA报考人数首度下降,此外,根据教育部日前公布的200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情况,虽然考研报名人数还有上涨,但净增数和增幅都比2003年有所回落。
    
    在过去的几年间,IT类、财务类的通用人才十分抢手,如今,这类通用人才已不再热得烫手,而那些在其中某个方面做得十分精深的人员越发受到青睐,比如财务类的税务经理、内部审计、财务分析等高级职位。专家预测,随着热门职业从业人员整体水平的提高,经验丰富、素质高、在某一专业领域有深入发展的人才更受欢迎。
    
    大学生就业心态趋于理性
    
    2003年是我国高校扩招后的第一个毕业高峰年,有212万的高校毕业生要在这一年中就业,就业压力增大,求职择业的现实情况让毕业生的就业心态也趋向理性和成熟。待遇不再是毕业生择业的首要考虑因素,他们更多地注重单位的发展前景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发挥,一些艰苦行业受到了不少毕业生的关注。
    
    大学生毕业就业虽然面临压力,但大学校园仍然是不少国内外著名企业瞄准的地方。特别是那些更看重“自己培养所需人才”的企业,校园招聘更是其招人的首选。早在2003年10月,不少招聘企业已抢先将校园招聘计划公之于众,面向大学生的招聘专业范围涉及广泛,通讯类、电子类、计算机类、市场营销类人才大受欢迎,机械类、财会类和管理类人才也有一定的需求,从招聘的部门上看,主要集中在研发、技术、产品、销售、市场以及财务、客服等。
    
    此外,由于许多专业已不再局限于某个特定的领域,比如计算机、市场营销等专业,它们渗透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成为其他行业的辅助手段,这种“岗位扩散”在无形中也增加了学生的就业机会。
    
    高层人才稀缺
    
    市场竞争的国际化要求人才国际化。出于企业国际化竞争的需要,一些行业从国外引进高级人才已经十分普遍。在国内一些保险公司担任中高层管理者的外籍员工已经达到了20多人,而在一线的管理层中,这个数目达到了100多位。
    
    此外,国外部分高薪职位也开始本土化,高级人才争夺战打得火热,企业对高级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据中华英才网(www.ChinaHR.com)《北京、上海、广州三地高级人才访寻报告》显示,北京的IT类高级人才依然十分抢手,而上海非IT类、快速消费品、制药类高级人才的需求量较大,在广州,制造业的高级人才,比如工厂厂长、经理等职位成为猎头追逐的目标。
    
    除了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吸引、交流人才之外,香港和内地间人才的交流也日益频繁。一方面,香港出台了输入内地人才的计划,另一方面,内地企业也向香港的人才伸出了橄榄枝。如今,在北京、上海、深圳这样的大城市里,按国际惯例拿报酬的香港专业人士在当地公司里工作已经很常见。
    
    电力能源、汽车、房产业热烫手
    
    2003年,计算机、电信、电子行业依然是招聘的大户。此外,格外引人关注的是房地产和汽车、贸易、电力能源行业的人才需求。根据中华英才网2003年薪酬调查的结果,电信行业的薪资水平依然雄居各行业之首,高出排在第二位的医疗设备的近10%,快速消费品排名第三,金融投资保险从上期的第8位跃居第四位。
    
    汽车行业急需的人才主要集中在销售、技术以及质量人才方面。从城市分布上看,除了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城市之外,沈阳、长春、郑州、襄樊等汽车工业比较发达的城市也是汽车人才需求比较密集的地区。
    
    与十大热门行业相比,贸易行业的人才需求一直比较平稳。在贸易进出口公司中,需求最大的三类人才是销售、技术和行政人员。
    
    热门职业需求更趋务实
    
    2003年,工程技术、销售业务拓展、市场广告、行政文员翻译、经营项目管理、财务审计、设计创意网页制作人员需求仍然是主流,但是与2002年相比,市场广告人才及网页制作设计人员需求都有所缩水。
    
    销售类职位排在职位需求榜的首位。生产质控、咨询分析、教师、后勤采购人员的需求比去年都有上升,其中咨询分析和后勤采购人员需求上升了两位。专家指出,销售类职位的两极分化极为明显,低端职位入门容易,而高级职位则门槛要高得多。
    
    此外,记者、编辑的职位比去年减少了10277个职业。这一数字反映出,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挤掉了相当一批媒体投资的“泡沫”,2003年新创刊的杂志报纸明显减少,记者、编辑也不再像前两年那么频繁跳槽了。但是,随着国外媒体集团的进入,媒体行业所需求的高级销售和市场方面的专业人才炙手可热。这类人员除了要求其有相当的管理经验、对市场的敏锐嗅觉之外,也需要有很好的客户网络和销售经验,按猎头顾问的说法,一定是要摸爬滚打出来的。
    
    教师需求热度升高
    
    2003年,教师在职位需求排行榜上比去年上升了3个位次,但入行门槛节节升高,硕士研究毕业生成为各中学追逐的“香饽饽”。据介绍,学校间工资收入的差距导致了教师的流动。例如在城区,中学教师平均工资2000元-3000元,而民办学校凭借高待遇往往吸引公办校的教师。在一些企业办的学校,骨干教师的平均工资达到5000元以上。为了保住高质量的师资,学校对于辞职来校任教的骨干教师给予了养老补助、医疗保险等。
    
    民企引人注目 外资门槛越来越高
    
    许多人在找工作的时候大多有“外企、大型国企、政府机关、私企”这样的就业顺序。从2003年所需职位的企业性质分布来看,外资企业发布职位总数有所上升。除北京、上海、广州之外,成都、南京、天津的外资企业招聘职位也占有相当的比例。
    
    IT、制造业、电子、电信、传媒、能源、咨询、房地产、医疗和零售方面的外资公司需求尤其旺盛。虽然外资企业用人需求随着经济发展也在增加,但过关斩将、能跨过外企门槛的人毕竟是少数。
    
    此外,随着运作的日益规范和竞争力的加强,很多优秀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的领域足以为人才提供宽广的发展空间,民营企业已成为就业市场上名副其实的一匹黑马。2003年,私营民营企业共发布职位396012个,成为求职者的重要选择方向,并吸引了一批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加盟。
    
    与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相比,国内上市公司发布的职位所占比例相对较少,但对于求职者来讲,上市公司却是极具吸引力的招牌。在外资企业缩减人员的大背景下,有实力的上市公司也成为优秀人才的向往。
    
    北京上海广州:吸引人才的高地
    
    在很长时间里,人才流动有一个规律:投资流到哪里,人才就到哪里,这一简单法则在过去二三十年没有太大变化。人才流动的第一梯级是沿海、沿江地区。第二梯级是中部向西部。根据“未来人才流动的梯级发展战略”,随着沿海工资成本上升,资本会向中部流动,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人才的流向。但在目前,沿海城市还未完全饱和,人才流动还未发生显著变化。二级地区城市要引进英才,发挥市场配置的积极作用,就得先提升自己的硬件软件,提升城市的人才竞争力。
    
    据人才网站2003年求职热门城市排名,依次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天津、成都、杭州、沈阳、西安、济南、哈尔滨。从地域来看,长三角、珠三角、北京都是吸引人才的磁石。而随着西部大开发以及东北建设力度的增强,这两个地区的某些行业的竞争优势将会凸现,也会形成人才高地,从而带动其他方面的发展,成为人才的新流向。
    
    从就业人员就业区域的选择上来看,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工作是为了生活,并把生活质量提到了重要的地位。就业机会、发展空间、薪酬水平已不再是人们惟一关注的东西。物价指数是不是太高,生活是不是舒适,空气够不够清洁,度假够不够方便……城市吸引人才,要先吸引投资,更要改善环境。
© 宝鸡人事人才网站版权所有